查看原文
其他

战疫封面人物〡火神山重症病房“大管家”陈静:我必须冲在最前面,倾尽全力投入战斗


▲ 制图 吴瑛 侯晓然


除夕夜接到命令的那一刻,陈静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自己‘框’进名单”。


其实,战友们都知道,这位已入伍31年的老兵,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完整假期。20岁的女儿已是大一学生,却少有机会和妈妈一起出去走走。


疫情来袭,这位47岁的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说:“岁数最大,又是护士长,理所当然是冲锋陷阵‘第一人’。

01

除夕出征

1月24日,农历除夕,凌晨4时整。


陈静突然被一阵急促的手机震动声音惊醒。


“务必在1小时内上报支援武汉的护士名单。” 电话那头,一向沉稳的医院护理部主任彭飞语气异常急速地说。


深夜接到紧急命令,陈静明白,这次疫情如虎,任务非同寻常,必须“速断速决”确定人选。


看着妻子把自己的名字写在第一个,曾在武汉上大学的爱人在一旁轻声地说,“这次是为咱‘家人’去打仗。我支持你!


陈静确实“身经百战”—— 2014年,陈静远赴非洲利比里亚埃博拉疫区,执行长达100多天的“援利抗埃”任务。2018年,陈静随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执行为期8个多月的“和谐使命—2018”任务……


很快,陈静已确定另5个人,并一一打电话通知到位。


 “这些‘90后’姑娘们,比我女儿大不了几岁,还都是孩子,平时看只老鼠都吓得掉眼泪。但她们接到通知没有一个犹豫的。什么是战士?她们就是!什么是勇士,她们就是!”说起自己年轻的战友,陈静已眼眶微红。


1月24日早晨8点,定下名单后,陈静又领受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医院党委决定,派出的48名护士,由陈静作为总护士长负责带队。



当晚9时50分,飞机起飞。 2个小时后,飞机准点落地武汉天河机场。当舱门打开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本能地把口罩系了又系,鼻梁的口罩钢丝压了又压。


个头瘦小的陈静,跟着队伍向武汉开进。她暗中攥了攥拳头,“当时我就一个想法,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无论疫情多么凶猛,只要解放军来了,胜利就一定属于我们!

02

“无胆”英雄

陈静没有“胆”。


2018年随和平方舟执行和谐使命任务前2个月做了胆囊切除术。


她的胆量,却异乎常。


进驻的汉口医院是一家康复医院,原先不具备传染病治疗资质,同时缺少防控设施。


作为重症病房护士长,更是险上加险。在确定重症病房护士长人选时,医疗队临时党委就直接任命了她。原因是她长期从事肾病患者的夜间血透工作,有着抗击埃博拉病毒的实战经历,是最适合承担重症监护病房工作的人选。



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8点,医疗队确定次日进驻汉口医院重症病房,3名医生和5名护士组成第一梯队第一班岗。


在驻地12楼会议室里,陈静把医疗队神经外科护士长张婷,妇产科护士长李玲玲,骨科护士长周宏玉召集起来定下第一梯队方案。


张婷至今都记得那晚陈静说的第一句话,“明天谁跟我上?


“潜台词很明显,她已经把第一个上的名额,留给了自己。” 张婷说。


最终敲定,陈静、张婷、刘怡琳、王小焕、李金燕5人作为第一梯队第一班次。


改造病区、打针输液、采集标本、监测生命体征,护理患者、打扫病区……在汉口医院工作的一周里,陈静带领护理团队的战友穿着厚重的防护装备,每天在重症监护病房忙碌。防护服、护目镜不透气,口罩磨红了脸颊,汗水浸透了衣背。


在重症病房,护理工作需要日夜守护患者,直面病毒的风险往往更大。


一次,在为一位患者清理喉咙时,咳出的痰液溅在了陈静的防护面具上。她没有本能地一躲,而是耐心地清理了患者污物。


一次,在给患者喂饭时,病人突然呕吐,陈静一边安抚一边拿出床下的脸盆,倒上温水,一点点为患者擦拭干净。那位病人尽管很虚弱,依然伸出大拇指点赞。



一同在病房战斗的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徐正梅对陈静身体状况一直特别关注,每天都问好几遍,考虑到她一年前刚做完两次手术,准备把她暂时调出重症监护病房。


谁知一找她谈,身体好转的她坚决不同意,坚持要守在最危险的地方:“我不一定做尖兵,但我不可能做逃兵。如果连我都害怕,那谁来救患者?


“感谢共产党、感谢解放军!”一位位危重患者转轻后不约而同地感慨,被陈静理解为信任和重托:“我必须冲在最前面、倾尽全力投入一场场战斗,把那些被病毒折磨的重症患者拉回来。

03

最严唠叨

2月2日,在汉口医院奋战8天8夜之后,陈静和149名海军战友整建制转场到火神山医院,和全军支援武汉的战友一起融合作战。


考虑到前一阶段战斗的出色表现,火神山医院党委任命陈静为重症医学一科护士长。


按照之前的工程设计,传染重症病房分为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等3个区域,值班医生可以从重症病房返回到半污染区进行医嘱处理。


看完工程设计图纸,陈静立马警惕起来,她结合抗击埃博拉病毒的经验,当场提出整个病房设计从进到出,必须是单向行走,不能折返。“重症病房工作区的划分就要‘非黑即白’,要么是污染区,要么是清洁区。”陈静说。


科室主任张西京教授一听,认可地点了头,对这位“既不是传染病专业出身,又没有重症病房工作背景”的新搭档,一下子有了全新认识。



重症医学一科是由来自军队多家单位的医务人员组建而成的,护士占一大半以上。不同军种、不同医院、不同专业,医护人员工作习惯、治疗理念、防护意识都有很大差别。


作为“大管家”,陈静如履薄冰,她死死盯住每一个医生、每一名护士,哪怕是在生活区。


一天晚上下班,回到住处等电梯时,护士左添正要出现“习惯性动作”——摸脸,耳边就飘来陈静严厉的声音:“我今天已经看你摸3次脸了……”左添一下红了脸,红着红着,多年的习惯也悄然改掉。



全科的医护人员,都忘不了陈静的“唠叨”。


进入“红区”的每一道洗消程序、每一个防护要求,她天天讲、人人讲,嗓子都“冒烟”,还会强调一句:“每天讲两遍不够,我就讲200遍!


全科的医护人员,都记住了陈静的“严厉”。


穿戴防护服、隔离服、面罩、护目镜等大大小小几十道程序,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她对每一个人都严防死守。她已经撂下一句话:“一道程序不符合标准,我这一关就过不了。


出征时的命令,陈静始终牢记于心:“必须要完完整整地把所有人都带回来,一个都不允许掉队。


推荐阅读

♦ 你要的口罩在这里!全国口罩预订信息共享平台上线

♦ 女报记者武汉纪事〡中医“国家队”:武汉祛邪

♦ 白衣战士收到袜子啦!



来源/中国妇女报(ID:fnb1984)

作者/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王长路 徐旭/孙国强 吴浩宇

编辑/侯晓然

觉得有收获就点个赞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